首页
走进鸿发
集团简介
领导团队
董事长致辞
集团大事记
荣誉资质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媒体聚焦
招标信息
企业视频
产业领域
地产
金融
实业
教育
企业文化
鸿发之声
鸿发之歌
加入鸿发
人才理念
社会招聘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联络鸿发
联系方式
廉洁举报
投诉建议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处理厨余垃圾 用上“互联网 +”

发表时间:2016-01-19 浏览: 作者:品牌部 返回列表

城市在发展,城中的垃圾也在增多。如何在垃圾处理费上掐好钱袋子,城市管理者一直在寻求最佳答案。

    不过,当这厨余垃圾与“互联网+”擦出火花时,厨余垃圾也就成了“宝贝”。昨日,导报记者获悉,集美侨英街道海凤社区泉水湾小区探索通过“互联网+共同缔造”的模式,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在泉水湾小区,仅用“三招”就能从厨余垃圾中“掘金”。在该小区,厨余垃圾有了“身份证”,而且臭味也消失,还能被分解成有机肥。

    日前,这个变废为宝的金点子,还被央视以《管理者:转变思路破解老问题》为题进行了报道。



法宝一:贴二维码 垃圾有了“身份证”

    叶阿婆,家住泉水湾小区。当了大半辈子的家庭主妇,叶阿婆第一次知道,垃圾也能有“身份证”。

    叶阿婆眼中的“身份证”,其实是一个二维码。昨日,她清理了一袋厨余垃圾,撕下一张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随后,她把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放在小区“湿垃圾桶”处。

    当天,小区的清洁工将一袋袋垃圾收集到凤林清洁楼。在清洁楼,清洁工拿出手机,只要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知道哪袋垃圾是哪家的。

    扫完二维码,垃圾就会进行称重。所称重量,一公斤对应一个积分,积分会自动添加到住户的账号上。

    叶阿婆说,截至2015年12月底,她已经积了45分。“积够50分,我就可以去居委会兑换一桶花生油。”叶阿婆乐呵呵地说。

    贴二维码,积分兑换奖品,这是泉水湾小区厨余垃圾“掘金”的第一步。其实很简单,用户只要以户为单位,下载一个配套的手机APP,凭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激活自己的账户,就可以领到一些二维码标签、垃圾投放卡和厨余堆肥桶、垃圾袋。

    用户使用的APP与居委会“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终端连接。用户用厨余垃圾兑换多少积分,都会在终端进行统计。

    用户累积的积分,可以兑换花生油、大米、纸巾、洗衣液等实用的生活用品。目前,该小区已经有1200多户住户加入到这个终端。


法宝二:干湿分离 发酵后的垃圾不会臭

    用积分兑换奖品,泉水湾业主的积极性被调动,主动收集厨余垃圾去兑换奖品的越来越多。不过,每户业主每周一、三、五、日可将厨余垃圾定点投放到小区的“湿垃圾桶”,由清洁工统一集中处理。

    那么,垃圾隔天才去投放,这垃圾会不会在家里发臭?在使用了一个月的垃圾干湿分离后,叶阿婆有了发言权:“垃圾一点都不会臭,就算放上一个礼拜也不臭。”

    不会发臭的玄机,就在于这厨余垃圾堆肥桶。这个垃圾堆肥桶,由居委会免费分发给住户。垃圾桶里面有个过滤网。侨英街道工作人员张森户说,通过这个过滤网,厨余垃圾的泔水等就会被过滤掉,剩下一些干的厨余垃圾。

    为了防止干垃圾变臭,户主会在干垃圾中撒点EM菌活性发酵菌糠。通过发酵,就可防止垃圾变质发臭。据介绍,EM菌活性发酵菌糠,可以自制,低廉实用。

    叶阿婆说,以前,厨余垃圾没有干湿分离,业主随意堆放垃圾,造成泔水横流,恶臭扑鼻。自从使用干湿分离并除臭之后,小区非常干净整洁。



法宝三:生成有机肥 可以再循环利用

    在前两步基础上,实现了业主对厨余垃圾主动归集,并且垃圾也除臭。那么,第三步就要实现对厨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海凤社区负责人林少玲说,得知泉水湾小区的垃圾实现了干湿分离,立即就有环保公司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来回收“干垃圾”。

    目前,在泉水湾小区外的凤林清洁楼内,这些“干垃圾”经过分解代谢,变成了有机肥。“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厨余垃圾转化为新的资源,这样一来,真正的‘垃圾’所剩无几。”林少玲说。

    厨余垃圾生成有机肥之后,也有部分被返拨回社区,用于小区绿化。此外,在泉水湾小区,还有一片中草药园,也是利用这些有机肥进行施肥。

    “我们种植了薄荷、枸杞、九层塔、鱼腥草、芦荟、柠檬等20多种平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用有机肥施肥,无污染,业主有需求,可以免费摘取中草药。”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约20%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利用的垃圾只占10%左右。泉水湾小区“三招”就解决了大多数的生活垃圾。



揭秘:“互联网+共同缔造”整合资源填补南宁空白

    据悉,泉水湾小区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业主刚入住时,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导报记者获悉,从2015年11月29日正式在泉水湾小区试点“垃圾干湿分离智慧生态循环系统”以来,小区变得干净整洁。

    那么,这个金点子是如何想出来的?集美区副区长林声群说,集美区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作为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南宁示范区,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了创新垃圾回收,侨英街道甚至在街道搞了一块“试验田”。导报记者看到,在侨英街道楼顶,种植了不少蔬菜。“在泉水湾小区试点垃圾干湿分离之前,我们就用街道食堂做实验,把食堂的厨余垃圾干湿分离,并制作成有机肥,用于浇灌这些蔬菜。”

    “目前,侨英街道的食堂都不用花钱买蔬菜,可以自给自足。”林声群说。

    在街道“试验田”成功之后,侨英街道建立了实践QQ群、微信群,工作之余,大家经常交流分享厨余堆肥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的经验和成果,还攻克了EM菌量产技术,实现了EM菌液态的自主制作,解决垃圾除臭问题。

    此后,为了在海凤社区试点“垃圾干湿分离”,街道还组织业主去参观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站等,得到业主认同。

    为了让垃圾处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集美区与华侨大学共同研发了“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社区用户垃圾投放内循环和社区垃圾处理外循环的全程监管。

    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泉水湾小区的居民、垃圾管理员(清洁工)、清洁楼里的垃圾处理机、小区业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垃圾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对象都被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

    这个项目还被列入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南宁市空白。

记者观察: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集美模式”值得推广

    在垃圾处理上,以往是以治理和约束为主的模式。集美变约束模式为奖励模式,还引入“互联网+”的管理模式,真正激发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集美区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模式。

    集美区副区长林声群说,目前,集美区已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即将把“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区铺开,为美丽南宁建设增光添彩。

    除此之外,侨英街道还与集美建设局、教育局共同编写了《环保与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读本》,从孩子入手,小手牵大手,推进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工作。

    据统计,集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有80万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500吨,而南宁每天的生活垃圾有3000吨左右,每吨生活垃圾目前的处理成本要400元。

    试想,如果集美区“互联网+共同缔造”的模式能得到全面推广并实施,业主主动收集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可循环利用,而且每吨的处理成本也下降到300元以下,那么,城市垃圾处理费将大大缩减。

    眼下,随着城市发展,每个城市都面临大量的厨余垃圾。泉水湾小区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简单,处理成本又低,这种模式值得进一步复制推广。